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保留特殊班,問題就解決嗎?


  "....議員就特殊教育的素質和學生、前線工作者面對的困難提出書面質詢,認為由於專業發展不足,阻礙融合教育質素,促請政府維持特殊班及着手發展專業機制....."(澳門日報2009.5.12)

  今天報章刊載了一則議員質詢,內容與近月報章內三篇分別來自家長、教青局與前線教師有關融合教育的討論有關。
  我嘗試就三者的討論轉述質詢內容整理如下:
  家長:家長憂慮,因為當局希望家長為子女安排入讀接納融合生的學校,將取消啟智中心的個別班。該家長認為,當局奪走了孩子及早接受訓練的機會,雖然對於一些情況較輕的孩子,放在正常學校學習,總比強行放在特殊學校要好,但在一般學校沒有語言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不能提供對體質弱勢孩子十分重要的早期訓練,勢必影響孩子一生。(原文:一封寫給局長的信
  政府官員:回應指,有關部門會根據孩童的能力,盡量為他們的教育安排提出合適的建議,但最終取決於學校和家長的決定。
  特殊教育前線工作者:指出,學生一旦被評為融合生或特殊生,所面對的升學問題苦不堪言;而且融合學校沒有足夠專業的特教老師,很多障礙學童在主流學校就讀,但未能得到足夠的協助及調適,被學校給予劣評。(原文:孩子‧等不及了

(摘自澳門日報2009.5.12「議員促特教保留特殊班」)---------------

  我的意見是,有必要向教青局提出加大對學校的監督和支援,讓融合教育走向正軌,而絕非簡單地要求保留特教班。

  據我理解,所謂的融合教育(又稱全納教育),就是將一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不包括智力有問題的學生),在給予學校學校足夠支援的前提下,安排在正規學校就讀。通過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或稱融合生)與其他一般的學生在一個共同環境下學習,一方面讓融合生除一般的學習外,可以及早融入社會。同時,其他一般的學生,在與融合生共處學習的過程中,理解這些同是社會成員的特殊需要。以求共同建立共融共愛的社會。
  不少澳門的經驗告訴我們,接受融合教育的學生可避免因為長期與社會的隔離,造成日後長大進入社會後的不適應。例如有自閉症的學生,如果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與社會其他人士的交住,其自閉症呈現的特點(如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將很難有所好轉。相反,自閉症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如能更多給予他們接觸其他一般學生機會,其社交能力缺失的問題雖不會完全消失,卻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就讀於我任教學校的A同學,是一位有自閉症的融合學生。三年前入讀學校時的表現,正如其他自閉症學生一般,嚴重缺乏社交能力,其表達能力亦與同年齡孩子有相當大的差距,沒有朋友外,其他同學由於他的言行怪異,都對他避之則吉。三年下來,學習成績雖仍一般,但同學大多已經接受了他的奇異舉止,加上其後同學的鼓勵、支持、協助和關愛,A同學的社交能力有了相當的進步。今年更是值得鼓舞的一年,全班大部份同學都已經很喜歡他,特別是一次班際的才藝比賽後,A同學由於在隊中表現出色,使班最後得到了第1名。
  上例可能只是眾多失敗例子中成功的一例,但這也只能算是猜測或憶測,在沒有客觀數字說明融合教育是失敗的前提下,特別是其他國家地區和鄰近的香港、內地和臺灣地區都在致力推行融合教育時,我們是否應先給予融合教育一個肯定?
  當然,上面所述的任何一方並沒有把融合教育給予否定,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融合教育背後的理念和願景?
  
  上述三方爭論的理據互有長短,但仍有一些有待清晰的誤區:
  例如:啟智中心充足的支援(語言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可能表面上對孩子有利,但相對隔離的學習環境,又可能是另一塊阻礙孩子發展社交能力的石頭!影響孩子一生的判斷可能有誤。
  另外,學校如果接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什麼又會被指責缺乏足夠的支援?據悉,學校招收融合生,學生津貼將會加倍,班別的學生人數亦將因而降低,意即教師理應有更多的時間照顧那些班上的融合生。另外,學校又有否為接受融合生作好準備,例如教青局每年都有辦理專業的短中期培訓班,任教融合生的老師學校又是否應該給予他們接受相關培訓的機會和支持?
  至於有指學生一旦被評為融合生或特殊生,所面對的升學問題將苦不堪言的說法,則有點說不過去。很多成功的事例表明,學生越早被評定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盡早接受相關的支援,學校和老師盡快對教學進行調適,將有助改善融合生面對的各種問題。
  當然,教青局應當給予更多的專業和財政支持予那些有融合生就讀的學校。第一,加大津貼的比例,使老師能給予更大程度的協助;第二,制造條件,讓那些有任教融合生的老師獲得更專業教導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能力;第三,加大向學校提供足夠的語言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支援,使融合生能及時得到充足的專業協助。要使融合教育邁向更健康的發展,這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投入。

2009.5.12

3 則留言:

绵羊 提到...

多多给孩子鼓掌声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老師的提議下,孩子們高聲朗誦起了古詩。“唸得好!”到日本橫濱山手中華學校參觀的胡錦濤主席鼓起掌。
“小朋友們,我問你們一個問題好不好?”
小朋友們高聲“好!”
“你們剛才讀的《靜夜思》,是誰寫的知道嗎?”“李白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小朋友們高聲:“唐代詩人!”
“李白寫這首詩,表達了怎樣一種心情?”胡錦濤的提問引起孩子們興致,小朋友們踴躍舉手。
胡錦濤說:“李白是一個大詩人,他離開了故鄉,雲遊到外地,時間長了,他想他的爸爸媽媽了,想他的親人、他的故鄉,這首詩正是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孩子們對這位慈祥的没胡子爺爺充滿了好奇。胡錦濤提議大家给多多给孩子們掌声。
美国黑人笑星比尔.考斯彼主持《孩子说的出人意料的东西》。
有一次比尔问一个七八岁的女孩:“你长大以后想当什么?”
女孩很自信地答道:“总统!”
全场一片哗然。比尔做了一个滑稽的吃惊表情问:“那为什么美国至今没女总统?”
女孩想都不想就回答:“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全场一片笑声。
比尔说:“肯定是因为男人不投他她的票吗?”
女孩不屑地说:“当然肯定!”
比尔意味深长笑笑说:“请投她票的男人举起手!”伴随着笑声,不少男人举起手。
比尔得意的地说:“你看,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女孩淡淡地说:“还不到三分之一!”
比尔做出不相信又不高兴样子对观众说:“请在场所有男人把手举起来!”〔言下之意不举起手就不是男人〕在哄堂大笑中,男人们的手一片林立。
比尔故作严肃地说:“请投她票的男人仍然举手,不投她票的放下手。”这样一来,虽然有的男人投放下手,但投她票的男人多了许多。
女孩轻蔑地说:“他们心里不愿投我的票!”
许多人目瞪口呆。然后一片掌声,一片惊叹……
〔家教片羽〕

绵羊 提到...

我爱这些孩子

社會服務界參選人希望下屆特首能關注弱勢社群。教育界寄望未來特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希望培育好下一代是長線投資,期望新任特首能引進更好的師資,提升教育質素。
好的師資为社會作育英才,没有一种教育能比得上爱的教育更有意义,更具震撼力。美国近年出版一本畅销书名叫《心灵鸡汤》〔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书内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二十五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研究生到巴尔的贫民窟调查二百名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做一个评估,每个研究学生的结论都是:“他们毫无出头的机会” 。二十五年后,另一个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研究生做延续调查,除了有二十名学生搬离或过世,剩下的一百八十名中,有一百七十六名了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比比皆是。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问题:“你们今天的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回答:“因为我们遇上了一位好老师。”
这位好老师幸好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还是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
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的回答道:“其实也没有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绵羊 提到...

《良馬對》
我國民族英雄岳飛回答宋高宗一段對話,這一段對話是歷史上著名的《良馬對》原文只有百餘字,但寓意良深。由於宋高宗問及“何謂良馬?何謂劣馬?”嶽飛於是寫下了這篇《良馬對》作答,大致內容:有一種馬,給它裝上馬鞍,最初跑得不快,等跑了一百里路才開始迅速起來,而且還可以從中午跑到黃昏,連跑二百里好像不算一回事那樣,這樣的馬精力充沛卻深藏不露,確是能跑千里的好馬。
另一種馬,乘坐它時,馬韁繩還未抓穩,它就興高采烈地向前疾速奔跑,但才跑了一百里就筋疲力盡,這種馬喜好表現自已卻容易困乏,確是劣馬。”
其實嶽飛所言,並不真在指馬,而是以馬比喻做人。衷心盼望各位同學們,在學校攻讀,不但學得知識和技能,也領略悟做人的道理,更能成為敬天愛人的特殊小良馬。

關於公民力量

我們是誰:
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註冊的非牟利團體,由一群來自不同背景的本土人士組成,以民間論政團體模式運作,於二零零八年正式成立。
我們的理念:
以推動社會各階層參與、討論社會事務,承擔公民義務、構建公民社會、維護民主法治為宗旨。
我們的行動:
透過舉辦論壇、沙龍、講座,發表評論,專題研究和出版等方式,關注澳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生等問題;以期於發揮公民力量參與社會事務討論之同時,推動社會議政氣氛,與公眾一起回應社會議題,思考社會變革,審視、建構新的社會價值。
聯繫方式:
地址:澳門北京街224-226號澳門金融中心1樓F座
電郵:info@civic-power.org
電話:(853) 28700169
傳真:(853) 28700246
網址:http://www.civic-power.org